第十二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行业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4-08-27

       抢夺“赛点”,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行业向“新”提速。眼下,我国能源产业正面临巨大变革,江苏省在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持续探索、不断优化,新能源、节能环保企业如雨后春笋,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

       8月23日至24日,第十二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暨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江苏赛区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行业赛在常州国家高新区展开激烈比拼,一批聚焦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前沿的创业项目同场竞技。

       本次行业赛落地常州高新区开赛,也有着重要的产业意义。常州高新区作为新能源之都核心区,近年来围绕全市“532”发展战略,加快锻造新能源汽车和智慧能源两大产业优势,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新力量。

       本届大赛自6月份启动,累计吸引海内外7365个团队和企业报名参赛,其中,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行业报名数1280个,经过全省13场地方赛的遴选,107个创业团队和企业晋级本场行业赛。让我们一起回顾下大赛精彩瞬间。

新势力冲击传统车企,“电动化”、“智能化成必然趋势

       据中汽协统计数据,在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市场占有率达31.6%。电动化和智能化是行业的必然趋势,从而线控底盘和新型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

       千钧智行CEO/联合创始人孙昀铠以ICM —— “具身智能”的车辆应用探索汽车行业新未来。以ICM为核心的集中式架构,结构简单,线束短。智能化功能联动仅通过软件OTA即可实现。结合角动力模块、TSN拓扑通信等新技术,形成具车智能。

       孙昀铠表示,通过集中式控制架构代替传统分布式、整车线束大幅优化、简化架构来降本增效;通过软件OTA解决与日俱增的智能网联需求,结合角动力模块、TSN拓扑通信等新技术,形成车身车舱具身智能,以此集中智控。目前千钧智行的ICM大幅降本,市场空间超千亿,是一个具有足够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的目标市场。

动力电池安全迫在眉睫,如何破译主动安全难题

       电池安全问题一直是新能源汽车的瓶颈,电池的燃烧、爆炸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车企和消费者。在本届大赛的路演舞台,苏州芯镁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方平提出了解决方案,行业需要一款高性能、低成本、高可靠性、长寿命的氢气传感器,满足严苛的车规级要求。

       沈方平表示,市面上的复合探测器普遍采用的是电化学原理的一氧化碳传感器,其技术原理决定了其不耐高低温、寿命短等,能否达到车规级有待考量,因此,如果氢气传感器能达到车规级,将会是热失控预警的一个突破口。而芯镁信经过大量的测试表明,MEMS的热导型氢传感器完全可以满足车规的要求,且相比气压传感器,信号更加持续稳定。

       未来还有很多科学及技术的基础问题尚未解决,界面问题仍是全固态电池最难逾越的一个鸿沟,眼下把动力电池主动安全的策略设置得当,才能在市场日益激烈的新能源赛道跑出不一样的路。

聚焦炭基新材 创引绿色未来

       2020年9月,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明确了8项核心部件(电堆、氢气循环系统、空压机、膜电极、双极板、催化剂、碳纸、交换膜)作为技术突破重点,要求示范城市群在四年期间实现至少其中2项的本土化突破落地。碳纸及气体扩散层作为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材料,在8个亟待突破的“卡脖子”核心部件中,被称为“最后一座堡垒”。

       国科领纤新材料(常州)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吴刚平则在路演中介绍了碳纸的国产替代,新型碳纸的开发以及根据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量身定制高通量、长寿命、低成本的气体扩散层,提供定制化的材料应用解决方案。

       吴刚平还介绍到,国科领纤新材料(常州)有限公司正在筹备建设二期碳纸工程,未来将抓住新质生产力的历史机遇,创造核心材料自主化的辉煌。

       本场行业赛项目核心成员中,团队平均年龄40岁,最小年龄25岁,具有博士学历140人,硕士学历124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51人,晋级项目共拥有知识产权676件,其中发明专利317件,体现出高学历、高水平、高层次的特点。

       路演舞台上,经验丰富的评委专家们根据各参赛项目的创新特色,提出宝贵建议与发展策略,旨在助力企业和团队精准提炼项目核心价值,充分展现项目亮点。这场人才与项目的双向选择的盛宴,助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行业高质量发展,彰显绿色经济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