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报网)江苏科技创业大赛决赛项目让人脑洞大开
9月1日—2日,第四届江苏科技创业大赛总决赛在苏州落幕。30家企业和20家团队经过现场PK,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4家南京企业脱颖而出,获得企业组二、三等奖。秸秆石墨烯制成的刹车片、高科技树脂防蓝光眼镜……一批新材料和节能环保创意让人脑洞大开。
秸秆做刹车片 纳米树脂造防蓝光眼镜
江苏科技创业大赛决赛项目让人脑洞大开
南报网讯(记者 毛庆 通讯员 何瑶) 9月1日—2日,第四届江苏科技创业大赛总决赛在苏州落幕。30家企业和20家团队经过现场PK,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4家南京企业脱颖而出,获得企业组二、三等奖。秸秆石墨烯制成的刹车片、高科技树脂防蓝光眼镜……一批新材料和节能环保创意让人脑洞大开。
秸秆华丽变身石墨烯刹车片,创意全球首例
秋收之后,田间一垛一垛的秸秆,在禁止焚烧的今天,似乎已成为闲置的摆设。但是江苏科技创业大赛的选手却将它们和汽车刹车片联系在一起。
江苏金麦穗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熊万军介绍了此次获得二等奖的秸秆刹车片项目。
“这几个瓶子里分别是秸秆、秸秆炭、石墨烯和刹车片,它们见证了秸秆的华丽转身。”熊万军指着他带来的一堆瓶瓶罐罐介绍,工人们先对秸秆进行粉碎处理,然后进入到密闭的碳化炉设备中进行无烟焚烧。最艰难的工艺,是从秸秆植物纤维变成无定型秸秆炭,研发团队用了足足5年的时间。接下来,再把无定型炭经过2400—2600度的耐高温处理变成人造石墨,这也花了3年时间。
熊万军说,普通刹车片都是由天然石墨烯制成,价格很高,用秸秆制造的人工石墨刹车片,根据目前测算,20吨秸秆可以转化成1吨石墨烯,可以制成1000套刹车片,不仅节约60%成本,而且还有效解决了秸秆的利用问题,很环保。
据介绍,目前,该产品已经取得欧洲市场的产品鉴定,国内市场也开始起步。而根据国际查新报告,这一创意在全球尚属首例。
纳米树脂制成防蓝光眼镜,给眼睛装上“防弹衣”
昨天赛场,江苏视客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鹤军戴着一副柠檬黄镜片的眼镜,颇具文艺范。这副眼镜就是张鹤军的参赛产品高科技树脂防蓝光眼镜。
张鹤军告诉记者,现在,不少人玩手机、平板,结果视力越来越差,其中罪魁祸首就是这些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对眼睛伤害特别大,尤其是未成年孩子。而他们开发的防蓝光眼镜,镜片由纳米防蓝光树脂制成,能阻隔掉近60%的蓝光,相当于给眼睛装上了防弹衣,减轻蓝光对眼睛的刺激,消除眼睛酸涩、发胀或者疼痛等不适症状,缓解眼睛疲劳。
张鹤军现场用自己戴的眼镜做了一个试验,一束强烈的蓝光透过眼镜后,变成了淡淡的蓝色,看起来十分柔和。
据透露,目前这款眼镜已上线销售,一款售价大约600多元,其中,近视眼镜可以备注,按照度数私人定制。
特制VR眼镜,打游戏身临其境
戴上特制VR眼镜,就能身临其境地进入游戏角色,与队友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厮杀——南京睿辰欣创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该项目摘取大赛企业组二等奖。
公司总经理隋文涛2013年入选南京“321”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他告诉记者,这款产品主要提供虚拟现实交互解决方案,为体验者建立沉浸的虚拟环境,前期军事应用和体验类游戏为切入口,未来将满足虚拟制造、人机工程等应用领域。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的惯导动作捕捉和室内定位技术创新性强,可以不需要多个摄像机同时拍摄,图像效果更逼真。去年,公司将这一技术从军用转移到民用,光VR游戏就销售了近5000万元。
去年,隋文涛还建立了南京市虚拟仿真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继续开发安全生产、危化品操作等领域的VR仿真应用。
主办方透露,本届大赛吸引了海内外3700个团队及企业参赛。获奖的50个项目中,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8岁,最小年龄24岁。
据悉,进入总决赛的50家创业团队和企业,将获得省科技厅含金量极高的政策扶持,包括纳入明年省相应科技计划支持。江苏银行还针对参赛企业提供了20亿元的授信额度,专项用于支持本次大赛优秀企业和优质项目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