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架起项目与资本的桥梁 创投专家齐聚江北新区共谋
架起项目与资本的桥梁 创投专家齐聚江北新区共谋融资大计
“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项目路演活动(第1期)圆满举办

中国江苏网11月6日讯(记者 邵文晶)创业需要项目,项目渴求资本。为促进科技、金融、人才和创新载体深度融合,11月6日下午,“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首场路演暨第二十期江苏人才创新创业路演在南京市江北新区成功举办。活动由江苏科技创业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主办,南京市江北新区管委会科技创新局承办,江苏人才创投联盟、江苏人才创新创业路演中心协办。11个历届大赛优质项目,向业内专家、创投专家们展示自己的创业成果,寻求项目资本对接。
一位创新药研发者的坚持:让百姓不再谈“癌”色变
恶性肿瘤,已成为城镇居民致死的第一杀手。从大学本科开始,学临床医学的王奎锋发现许多患癌病人治愈率非常低,眼看着病人遭受痛苦和死亡的威胁,王奎锋很不是滋味。从那时起,他便立志要开发抗肿瘤的创新药。但仅有的临床经验和本科文凭远不够支撑他的梦想,于是,王奎锋决定给自己“镀金”,增加行业经验。机缘巧合,2006年,王奎锋来到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硕博连读,紧接着又进入浙江大学攻读博士后。2013年参加首届江苏科技创业大赛创业训练营,并去美国斯坦福大学培训,2015年,王奎锋创办了勤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从事原创抗肿瘤新药研发。基于“精准医学”,团队希望通过大分子和小分子联合给药,研发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药物。该项目在去年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并获得国家大赛“优秀企业”称号。
然而作为一家初创公司,资金是最大的难题,但王奎锋说:“我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研发创新药”,为了攒科研经费,他陆续接了一些技术服务的单子,用赚来的钱搭建实验平台,维持研发开销。就这样,团队围绕着肿瘤相关领域布局新药研发,通过合作开发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避开研发竞争最激烈的肺癌、胃癌等领域,从头颈癌、乳腺癌等领域切入。其中一款针对头颈癌的新药已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采用全新的靶点和作用机制,上市后有望为一些已经对其他药物耐药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价格则会是同类进口药的一半甚至更低。另外,勤浩医药还布局蛋白质组学领域的研发,以蛋白质组学这一核心技术为支撑,形成了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创新格局,开发针对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检测方法。2018年,勤浩医药的销售额将超过2000万。王奎锋希望本次能融到6000万的资金用于项目研发。
“我们的目标,是把恶性肿瘤变成一种慢性病,可以通过吃药治疗,或者逐步推迟发病年龄,提高百姓幸福感。”在接受中国江苏网记者采访时,王奎锋真诚地说,希望百姓以后不再谈“癌”色变,他将不断坚持,尽快把创新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新药,真正让老百姓享受到福利。
闻一闻就知道是不是帕金森病,江苏金森海默推出嗅觉检测卡
同样洞察临床痛点的企业,还有江苏金森海默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公司在2017年成立,取名源自“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结合,均为老年人高发疾病。公司专注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早起筛查和诊断领域,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展开深度合作,推出的帕金森病嗅觉障碍辅助诊断卡已获CFDA批准上市,在全国50多家三甲医院开展临床应用。
“帕金森病的患者很痛苦,心智健全却控制不了自己的身体行为。在中国有近300万帕金森患者,每年新增20万,人均经济负担每年接近30000元。”金森海默副总经理郑明在路演现场展示了这组惊人的数据。然而,尽管帕金森病让人望而生畏,临床上误诊率却极高,诊断完全依赖于医生的经验,甚至上海三甲医院的误诊率都超过23%,误诊的后果就是对患者的身体和经济造成双重损伤,“因此,帕金森病临床需要新的辅助检查手段。”
针对帕金森病早期高危人群,应进行早期干预。据了解,75%-90%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嗅觉障碍症状。“嗅觉障碍是帕金森病的常见症状和关键的早期风险指标,也是国际和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指南的推荐检查项目。” 郑明介绍,根据这一现象,金森海默研发出帕金森病嗅觉障碍辅助诊断卡,并获得CFDA批准上市,“我们的产品,稳定好、易于携带、测试简便,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技术指标更加领先。”
在采访中,郑明表示,创业远不是开发一款产品那么简单,特别是医疗器械类,“进入医院的产品非常严格,有许多政策门槛要跨越,这就需要创业团队具有多方面的实力和能力。”本着“为了更多家庭完整的幸福”这一愿景,金森海默希望未来能成为中国嗅觉检测行业的领导者。
此次融资路演活动结束后,多家路演企业表示,能与多名创投专家面对面交流,实在收获颇丰、受益良多。路演结束后,企业和投资人久久不愿离去,在现场还进行了深入交流,江苏科技创业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将持续跟进企业的融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