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系列回顾之四:江苏企业酣战国赛 靠实力捧回10座奖杯
编者按:2018年9月,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行业总决赛正式启航,从第六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中遴选出的101个优秀企业,在堪比“科创圈奥林匹克”的国赛赛场上,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共10家企业获奖,占全国获奖总数的近五分之一。62家江苏企业获得“优秀企业”称号,占全国优秀企业数十分之一。江苏的创业英雄们再次以强悍的实力为江苏蓬勃的创新力写下生动注脚。
强者巅峰对决 江苏参赛者利剑出鞘展锋芒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是全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辐射最广的创业类品牌赛事,也是创业者们最为向往的角力场。今年大赛从全国37个赛区层层选拔出的1500家企业,是地方赛事的优胜者,也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他们同台竞技,可谓是一场真正的硬碰硬的比拼,创业者们以“洪荒之力”向仅有的54座奖杯发起冲击。
不足4%的获奖机会,相当于让创业者们同时挤上独木桥,要想获胜,项目必须有坚实的硬核科技、全新的商业模式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只有比对手更胜一筹才能笑到最后。来自江苏赛区的企业,在高手如云的赛场上,当仁不让,稳扎稳打,全面展示着江苏在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互联网等六大领域中的先锋创新力。最终来自苏州、南京、无锡、常州和徐州的10家企业脱颖而出,分获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获奖数占全国获奖总数的近五分之一。
据了解,这已经不是江苏赛区首次以傲人的成绩位居全国前列。自“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举办以来,江苏大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年轻化、高质量、高水平的企业走上前台,充分展示着创业者的风采。6年间,海内外近2万个创业团队和企业参赛,源源不断的创新血液的加入为江苏赛区注入新动能、新活力。浓厚的创业氛围,尖端的科技人才和层出不穷的项目,让江苏赛区的企业有了笑傲国赛的底气。在国赛舞台上,江苏赛区连年丰收,且获奖数不断攀升,6年时间共51个项目获奖,展示着科技大省的实力。
敢啃硬骨头 江苏创业者正瞄准未来发力
据了解,今年在国赛中取得佳绩的江苏企业,大部分是近5年成立的企业,有的甚至刚刚成立一两年。这些创业路上的新手,却在残酷的市场中披荆斩棘,闯出一片天地。他们迅速站稳脚跟的“秘密武器”无一例外都是掌握了一项或者多项核心科技,掌握科技才能争夺行业话语权已经成为创业者的共识。
获得国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行业初创企业组冠军的苏州英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先进新型磁材料为突破口,设计并产业化了世界上先进的新能源车及轨道交通用驱动电机,并应用于中国中车、韩国浦项等国内知名轨道交通及汽车主机厂。企业负责人裴瑞琳虽是一名创业新人,但在电机领域已钻研多年,掌握了多项专利,让中国造的电机更节能、高效成为可能。“相信材料一小步,电机一大步”,裴瑞琳表示,从事实体制造业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断的坚持自主创新,才会取得长足发展。
苏州艾利特机器人有限公司是一个研发团队占据大壁江山的企业,这些来自北航、清华等知名高校的博士、博士后围绕机器人研发控制系统,通过一些列底层技术让机器人拥有了智能大脑,可以广泛应用于焊接、打磨、喷涂、人机智能协作、机器人物联网等高端产业领域。技术驱动,为苏州艾利特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先进制造行业中勇夺一等奖。
南京博兰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瞄准的是新能源汽车高效集成式能源管理系统的核心模组。博兰得在软件和硬件上齐下手,攻克技术难关,突破了国内高效率、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能源管理系统的技术瓶颈。据了解,博兰得有一直战斗力强悍的研发团队,不仅多名具有新能源和电力电子北京的专家、硕士、博士,还有国际一流的归国学者。技术优势让企业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去年企业的销售额已经破亿元。
技术是创业者的“护城河”。对创新型企业来说,起步永远不怕迟,只要敢于啃硬骨头,牢牢地把核心技术攥在手里,便能有后发先至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