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丹阳,创享未来:第十二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智能制造专项赛决赛在丹阳举行
8月2日,第十二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智能制造专项赛决赛在丹阳市盛大启幕。18个项目在初评的106个项目中脱颖而出齐聚决赛舞台,共同探索江苏智能制造的新蓝海。

解决传统设备盲烧、低效痛点
全球首款、自主研发的可视化CVD设备获得青睐
“作为全球首家实现薄膜沉积系统可视化的企业,我们自主研发的‘多功能高温热台’兼顾并整合了原位合成和原位光学表征等功能,升降温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100℃,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解决了传统设备盲烧和低效的痛点。”在本场智能制造专项赛上,由苏州基元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二维半导体材料可视化薄膜外延沉积系统”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青睐。

除了可以在高温和多气氛环境下实时观察材料的合成过程,更好理解材料生长机理和模式生长工艺,“我们的设备还能轻松调整温度、气流和样品剂量等参数,快速积累试验数据,是研究材料生长机理、改进材料制备工艺的理想设备。”许向鹏向记者详细介绍。
基于这些出众的性能指标,目前团队已完成了多台设备交付,并成功与韩国成均馆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建立合作。下一步,团队将继续提升技术实力、持续推动产品升级,以“技术创新推动材料进步”为使命,为先进材料制备和检测系统提供更多专业解决方案。
实现精准定位和防止抖动
超高精度感知系统期望落地江苏
眼睛是一个极其精密的器官,在眼部方寸之间做手术无疑对精度要求非常高,这也是一个容错率非常低的手术类别。超高精度智能感知系统平台团队凭借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在本次决赛舞台上发挥亮眼。

眼底手术的理想精度不低于 10 微米,但人手存在大约 100 微米的抖动。此类手术难点在于精度的控制,医生的眼睛看得到、手能够得到,但是却不一定能准确定位和完全控制抖动。传统的手术机器人如达芬奇机器人主要针对腹腔手术,精度要求相对较低。“我们的技术最初是应用在一款能够影像导航的手术机器人研发上,精准解决当下眼科手术的痛点难题。”超高精度智能感知系统平台团队杨建龙向记者介绍。除了医疗领域,团队也积极规划挖掘更多工业应用场景。
“‘创业江苏’给我们提供了了解江苏各地关于创业项目落地转化信息的渠道和平台,希望通过比赛加强与地方的对接,寻找合适的落地区域。”杨建龙表示,“作为初创项目我们需要这样展示、交流的平台,评审专家今天提出的建议指导让我们很受启发。”
提供“一条龙交钥匙”服务
丹阳本土企业引领行业创新
“我们企业专注于粉体、颗粒处理系统的设备工程,主要为奶粉、营养保健品、固体饮料、功能食品、生物制品、医药原料药、医药制剂类生产企业提供粉体工艺设备类工程服务,可提供从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等‘一条龙交钥匙’服务。”首次参加创业比赛的江苏永兴长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张永恒介绍道。

作为丹阳本土企业,江苏永兴长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奶粉、奶茶粉以及固体饮料类粉体工程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与核心技术。通过先进的生产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企业研发出多款性能稳定的设备。可实现从原料输送、无尘投料、吹扫杀菌、精确配料、正负压输送、干混系统、听装线、条包线、装箱码垛系统等全流程的自动化生产,持续引领着粉体工程包装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在丹阳我们感觉特别舒心。这里的营商环境很透明,市场准入过程简洁明了,各项服务都很周到。一系列高效减负举措以及平时不过分的打扰,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我们能专心做自己的业务,实现健康的发展。”张永恒与记者分享。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技术创新为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车带来机遇。作为目前江苏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辐射最广的创业类品牌赛事,“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旨在挖掘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推动优质人才团队、创业企业、创新项目等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江苏,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帮助参赛选手更深入了解丹阳的科技创新政策及产业转化环境,赛事主办方还精心策划准备了“丹阳科技创新考察之旅”,期待选手们进一步了解丹阳、考察丹阳、创业丹阳,为地方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注入澎湃动力,共同推动江苏智能制造迈向新高度。
来源: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