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2千万 废品堆里长出发明家 他的7.8kg滑板车续航25km 30天订

发布时间:2016-06-12

 

融资2千万 废品堆里长出发明家 他的7.8kg滑板车续航25km 30天订单超2万


◆  刚刚过去的5月,刘峰发布了最新产品电动折叠滑板车“F0”。

文| 铅笔道 记者 韩正阳


 

►导语

    踏着刚刚发明的电动滑板车,刘峰溜进铅笔道办公室,引来大伙儿围观。他把车让出来说:“来试试,踏上就会骑。”

    姑娘们试了一下,轻松驾驭。

    来之前,刘峰发来一份足足19页的个人介绍,全是他过往的经历。

    打小,刘峰由父亲带着,离开大别山区来到南京。在大城市里,父母靠踩三轮车收废品为生,别人眼中的废品成了他手里的玩具。天生好奇,造就了其动手创造能力。小学获第一项专利,高中毕业获5项专利,大学毕业获18项专利……

    2014年8月,刘峰带领团队创办“快轮科技”,公司定位年轻人群体,针对五公里城市出行,将智能硬件与传统代步工具相结合,打造智能出行产品。

    公司成立至今,已有独轮平衡车“EVA”、空心平衡车“RING”、电动折叠滑板车“F0”等几款短途出行工具。其中,“F0”重量为7.8kg,最高时速30km/h,续航里程25km。电池2小时可充满电,充电10分钟可行驶5千米。

    目前,“F0”还未量产出货,已经收到超过22000个订单。但这个数字令刘峰兴奋,也让他忧愁……



    注: 刘峰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他一起为内容真实性背书。

 

 

    煮熟的鸭子别飞了

 

   2014年7月,北京一家大众烤鸭店里,刘峰坐在露天的餐桌旁。他的对面,是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

    当天,还有好几个项目等着徐小平了解。刘峰被告知他只有5~10分钟的时间,这让他有点懵。“我经常跟人聊天,一谈就是一晚上。”

    徐小平没有把那一晚全给刘峰,但两个人还是聊了将近两个小时。刘峰的发明历程、创业经历引起了徐小平的关注。聊完,徐竖起了大拇指,并对身边的投资经理说:“请刘峰吃一个烤鸭,煮熟的鸭子别飞了。”

    如此受徐小平青睐,刘峰觉得难以置信。在半年多以前,他还是个默默无闻、埋头发明平衡车的人。

    一次偶然机会,刘峰见到一辆美国的Segway。“这不是我的毕业设计吗?”刘峰借来体验了一把,当即被震撼。当他听到8万的售价,再次被震撼。刘峰想把这样的产品普及化,“结合我的毕业设计,后续再做一些优化,类似的产品是可以做出来的。”

    2013年底,在学长的协助下,刘峰解决了动力问题,平衡车研发出来。除了动力强劲外,车子还能爬坡、跳台阶,挑战极限运动。

    但产品无人知晓。

    刘峰找到玩家,用手机拍了一个宣传片,迅速在圈内传播开来。“这个小伙子火了,他做的东西也火了。”当时很多人这样评价刘峰。有人专程从北京来到南京,想给刘峰介绍投资机构。

    如此,刘峰才得以在烤鸭店见到徐小平。很快,他拿到了600万元天使轮投资,投资方是真格基金和极客帮创投。8月,带着投资,刘峰开始组建团队,成立“快轮科技”。

 

 

    电机轻至300克

 

    第一款产品于次年6月上市售卖,名叫“EVA”,属于独轮平衡车。

    “组建团队后,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做一款什么产品。”一开始就定位于短途出行的刘峰,觉得独轮车是个不错的选择,“独轮车既轻便,体积又小,可以带到地铁、公交上”。

    追求个性的刘峰没有模仿美国的产品,而是重新设计结构造型。“很多独轮车设计的电池是鼓出来的,这就造成贴合的小腿被硌。”刘峰尝试把车辆做成圆弧形,重新布置了电池和电路。

    2014年底,产品模具开发出来。12月,“EVA”上线京东众筹。当时行业最好的众筹业绩是9万多元,而“EVA”最终筹到102万元。



◆  独轮平衡车“EVA”


    刘峰在公司附近自建工厂,准备生产,一共开辟两条生产线,每日产能在600辆左右。“我当时把生产看得太简单了,以为把图纸交给工厂,工厂加工产品就行了。”实际操作中,刘峰在标准控制和人员管理上走了不少弯路。

    期间,“快轮科技”完成了Pre-A轮融资。这轮融资于3月在京东股权众筹平台进行,最终募得461万元,超募53%。

    6月,“EVA”正式上线售卖,重量8.8公斤,续航20公里。目前一共卖出将近1万台。

    但追求极致轻便的刘峰认为,“EVA”并不完美。“团队都是极客范的人,所以回头我们就在想,能不能再轻一点?”但是再轻下去几乎没有空间:电池是LG、三星的,电机最轻也要7公斤,外壳、电路板也只占四分之一的重量。

    刘峰将目光瞄向电机,这个占了整车一半以上的重量的大块头。“其实,在公司成立之初,我们就在开发两款产品,一款是'EVA',另一款是更轻的空心独轮车'RING'。”

    参与者有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电机专家、博士生导师,他们和刘峰团队一起参与攻克电机的难题,在电机结构和材料上做创新。

    9月,团队将电机研发出来,重量300克,是普通电机重量的二十五分之一。而且,电机的功率达到2000瓦,甚至可以用在三轮车上。

    接着,“RING”登录京东众筹,一共筹集106万元。


◆  “RING”空心轮平衡车


    但公司走到了十字路口。一方面,技术没有尽头,电机研发出来之后,还要解决材料、发热、磨损等问题,这需要花费半年多时间。另一方面,公司的账面只剩不到500万元,“我们的钱,只能干一件事。赌眼下这款产品,或者创造一个新产品。”

    刘峰陷入纠结。

 

 

   研发折叠滑板车

 

    那段时光,刘峰平添了许多白头发。

    “独轮车很时尚,很酷炫,但’EVA’已经验证过了,这个市场只能卖到几千台。”刘峰的目标是做大众化出行工具,“就算我们把独轮车做轻了,那又怎样?”

    刘峰决定再研发一款大众化产品。围绕“轻、体验舒适、逼格高、安全性高”几个特点,公司内外3个团队一共设计了10个方案。

    10个造型方案全都被否决,团队有些坐立不安。“按规划,年底要推出新品。但我们又不愿将就。”最终在11月23日,设计方案通过,即后来的智能电动折叠滑板车“F0”。

    团队开始结构设计。同时在年底,“快轮科技”完成2000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是极客邦、新沃和 23Seed 。

    新品研发中,轻便是一贯的追求。办法有两个:一是优化车辆结构;二是使用质量轻的材料。“和独轮车不同,滑板车主要重量在车架,可以占到整车的三分之二。”车架材料上,刘峰选择了合金材料,能承受600公斤的静态重量,120公斤的动态重量。

    团队还在减少电机重量上下功夫,原来3.5kg的重量优化至2.5kg。然后,团队反复运用计算机测试车辆,模拟车辆受力,优化车辆结构。“力图在减少每一克重量的同时,不降低车辆性能。”

    今年4月,“F0”工程机开发出来,重量为7.8kg,最高时速30km/h,续航里程25km。2小时可为电池充满电。



◆  电动折叠滑板车“F0”

    刘峰请来专业机构,对20多个测试机进行评测,包括高低温测试、材料老化测试、电池测试、淋水测试、折叠测试等等。“比如电池测试,我们要求1000次充放电,效率衰减不低于80%;折叠测试,我们要求3000次折叠不变形。”

    车辆出厂前,要经历三重检验。首先是来料检验,检测所有零部件及芯片。“我们的QA部门是独立的,和生产部、研发部之间是平级的。”

    其次是生产过程检验。公司制定了几十种检测治序,比如检测车辆加工精度、电路性能、电机性能等。“每一个部件都会有一个检测治序,在生产过程中单独检测。”

    车辆生产出来后,会进行一个3公里的距离检测。“每辆车都有一个初始参数设置,必须骑行满3公里,才能发货。”

 

 

    沟通会获11500个订单

 

    5月,刘峰准备召开媒体发布会,正式推出智能电动折叠滑板车“F0”。“多少人会买,能卖多少,说实话,当时心里没底。”

    于是,媒体发布会前一周,刘峰把行业的代理商、零售商聚在一起,在南京进行了一场沟通会。“每个零售商手上有十几个品牌,是一群非常挑剔的人。但也是验证我们产品最好的办法。”

    介绍完产品,20多个到会的零售商找到刘峰预定“F0”。当天累积收到11500个订单,平均每个销售商订购500多辆。“都是现金支付,大家的信用卡快被刷爆了。”

    有一个北京的代理商,订了100辆后,又向朋友借来70万元,一共订了1000辆。这个代理商还把朋友借款的截图发给刘峰。经销商的疯狂,刘峰始料未及。“早知今日,交流会就多召集些代理商了。”

    一周后,“F0”正式发布并登陆京东众筹,势头凶猛,第一天便筹集资金500万多元。截至目前,产品预订超过1万辆,筹集资金超过1300万元,距离众筹结束还有一个月。“‘F0’在京东众筹的转化率(浏览者转化为支持者的比例)达到6.5%,远远超过1%的平均水平。”

    “快轮科技”旗下已有独轮平衡车“EVA”、空心平衡车“RING”、电动折叠滑板车“F0”等几款短途出行工具。用户可通过手机端App检测车辆故障、GPS定位、租车(根据芝麻信用等级授权)等。

    出故障的部位可拆卸下来,单独进行维修。“快轮科技”已有100多个线下服务网点,覆盖北上广深等主要城市。

    核心技术上,“快轮科技”储备了电池管理技术(提高10%利用效率)、大功率电机矢量控制技术、陀螺仪控制技术、低功耗数据通讯技术等。“我们的控制系统已经得到行业认可,所以目前公司有一块2B业务。”两个月时间里,这套控制系统已经出售给3家企业,累计销售1万多套。



◆  团队小伙伴,有来自LG显示器的全球生产总监,有来自南京军工研究所的总工程师,也有来自外企的销售副总裁。

    未来,围绕智能出行概念,刘峰会推出电动汽车等产品。“我深知创业公司举步维艰,不可能一口吃一个胖子。我会把握好节奏,不同时期推出不同产品。”

    当然,目前来说,因为手攥2万多个订单,刘峰的燃眉之急是解决产能问题。顶着资金的压力,他找到一家深圳的代工厂。“这家工厂为不少外企做代工,品质有保证。希望日产能超过1000辆。”

    “产品已试产3词,目前在做最后的调试,大约三周后量产。不仅让用户看得见,很快还能用得着,我们不会做一家PPT公司。”眼下,刘峰已经启动B轮融资,为扩大产能筹集资金,同时为下半年的两款新产品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