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时代前沿的新能源环保创业者 90后清华学子在国赛上取得佳绩

发布时间:2017-04-14

    中国江苏网讯(记 者 张 静)11月7日,古城西安迎来了2016年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总决赛,在高手云集的比赛中,来自江苏赛区的王自强凭借项目——“载物强劲新能源”获得团队组第三名的好成绩。该项目也是今年江苏在国赛上获奖的第一个团队项目

 据了解,该团队是在今年举办的第四届江苏科技创业大赛上以优异的成绩遴选出来的,并代表江苏赛区参加国家大赛。值得一提的是,获奖选手是一位来自清华的90后创业者。赛后,这位创业者喜笑颜开地告诉记者,“江苏具备完善的产业链结构,接近客户端,重视科技人才服务,创业氛围好,目前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落户的事情。”

 一名90后创业者凭着怎样的钻研和孜孜以求站上国赛舞台的呢,随着记者的进一步探访,从而揭开了获奖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和曲折。


  “载物强劲新能源”团队创始人王自强

 从教育培训转战新能源行业

 王自强是一名90后清华学子,冷峻的外表下却隐藏着创业的洪荒热忱。在大学本科时就开始了第一次创业。那个时候,教育培训如雨后春笋般,一夜之间遍布大街小巷,王自强嗅到了商机,想在庞大的市场分得一杯羹。于是一股脑儿扎了进去,找培训点、招聘教师、组织精干力量编写教材,开展试听课、宣传招生,那段时间,王自强忙的像支旋转的陀螺,没有停歇的时候,在多方调研市场需求、及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硬件条件下,他们创办的培训机构有了接连不断的生源,王自强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历练。

 然而随着市场的恶性竞争和挖墙脚的不断涌现,他创办的培训机构盈利甚微,在考虑转型之际,无意中他看到了一则环保广告语“当地球上只剩下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你的眼泪。”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他深深感叹于人们对环保的迫切需求,也看到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于是当机立断,决定投身于以节能环保为宗旨的新能源行业。带着第一次创业积攒的资本和人生的历练,王自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环保的征程。

 立志投身环保业致力于“载物强劲新能源”

 在创业团队集思广益下,他们选择了具有“载物强劲新能源”之称的石墨烯材料。他们选取了如竹子、椰子壳、秸秆等在我们看来是废弃物的原材料,委托加工商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初步碳化,得到初级碳材料。然后按照不同客户需求,进行多种深加工,如造孔造粒表面修饰等,得到最终产品——石墨烯基复合材料。

 目前他们的研发项目主要应用于储能与环保两大应用领域,专注于储能期间的负极材料,环保领域重点专注污水处理中重金属离子的处理。当前,以铅碳超级电池用碳材料作为突破口,该技术属于业内领先水平,是当前国内唯一解决密封铅碳电池所需用碳材料,目前已经取得了专利10项。

 此外,该项技术还能提高铅的利用效率,续航能力增加,可延长电池循环寿命,实现大电流快充快放,最重要的是,不会增加用户成本,同时能减少铅流通过程的能耗和污染。

 在环保方面,主要是针对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治理,采用超级碳悬浮液在污水中定向捕捉重金属离子,然后回收处理,变废为宝。该团队研发的“载物强劲新能源”在节能和环保这两个方面落到了实处,得到了应用。初战告捷,这支以王自强为首的创业团队,在后续发展的道路上像上满劲的发条,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走在时代前沿将新能源环保进行到底

 通过记者的进一步采访我们了解到,还在清华大学材料系读研的王自强,已有了11年的电池从业经历,当前项目历时3年。去年7月份,他组建了自己的团队,著有10余项研发专利。从决定创业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四处奔波,为自己的环保项目加油呐喊。参加过128次路演、12次创业比赛的他,每次参加创业比赛几乎都能获奖。短短一年时间他的项目已经参展5次,被央视创业英雄汇作为重点推介,团队人数也从最初的3个增加到了13个。

 如今,王自强已硕士毕业,研发的项目也实现了落地产业化。谈到未来,他告诉我们,“我会很忙,为了拓展业务要到全国各地洽谈一些事宜,我会很累,因为刚刚起步,未来是动态变化着的,会遇到很多突发状况。不过忙碌之余也会很有成就感,因为我正在从事的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可以改善当下很多不好状况的大事业。”对于未来将会面临的问题,王自强了然于胸,从容而淡定的回答,背后是对研发项目前景的笃定。

 戴着清华大学的光环一路深造,未来应该是一条康庄大道吧,创业的路上向来都会充满荆棘和挑战,不过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