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江苏网讯(记者张静)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总决赛,江苏兰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凭借“炭素行业烟气治理技术的开发和实施”项目荣获成长企业组三等奖,成为江苏赛区在该行业唯一获奖项目。
翻开历史成绩表,兰丰公司交出了一张又一张令人满意的答卷:第五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上行业赛第一名、总决赛三等奖,第四届盐城科技创业大赛成长企业组一等奖……这些傲人成绩的缔造者是一名雷厉风行的女企业家——江苏兰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兰。她凭着一股魄力,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打破壁垒,正成长为业内领头羊。

专研细分领域 污染治理成绩喜人
范兰在环保行业有近20年的从业经验。她大学毕业就进入环保企业,做过技术、跑过市场,凭着一腔热情和真才实干,最终做到主管市场的副总经理。2011年5月,范兰牵头创建了江苏兰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当时,她组建的创业团队可谓经验丰富、阵容豪华:一个做过厂长、懂得管理,一个懂技术,一个是市场开拓能手。范兰有着强大的人才凝聚力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她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然而通往理想的过程总是充满着艰辛。从最初的只有几名员工租办公楼和厂房开始,范兰凭着“变不可能为可能”的拼搏精神和韧性,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企业取得快速的发展,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信誉,尤其在建材行业的环保治理成绩显著。快速发展的同时,范兰也在思考企业的升级转型和新的市场空间。女性的心细和敏锐让她找到了契机,范兰发现有些细分行业需求量不大,大的环保公司不想问津,小的环保公司无力涉足,但行业的环境治理又是市场急需。
面对客户需求,兰丰技术团队针对炭素行业污染严重、多种有机物并存的烟气特性,通过2年多努力,研发了超净排放治理方案,整合了公司前期积累的高效脱硫技术、新一代脱硝技术和湿式电除尘技术,在业内率先突破了苯并芘的治理,并获得6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目前,公司已和多家国内大型炭素企业合作,在建烟气综合治理项目10多项,公司将持续专注于细分领域污染治理,促进这些行业的绿色发展。

产学研合作 让企业发展如虎添翼
高校实验室里有前沿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技术支撑。当校企之间搭起“桥梁”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这便是产学研结出的硕果。“如果不是依靠大学实验室的技术支撑,可能我现在还没找到攻克‘苯并芘’的思路。”范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江苏产学研环境对于企业创新的助推作用。
据悉,“苯并芘”是在生产工艺中产生的一种毒害性化学物质,它在烟尘中的浓度含量不是特别高,但随着国家排放标准的提高,如何治理“苯并芘”成为炭素行业共同面临的环评瓶颈。“我把市场的这一需求信息带给高校,高校实验室的专家从技术层面,帮助我找到解决路径。”范兰告诉记者,当时高校科研专家陪着她调研走访了很多家炭素企业,经过1年多的反复试验,高校专家在某一生产环节中找到了苯并芘的克星——煅后焦,通过吸附作用,为企业实现“循环治理”。
目前与兰丰公司进行产学研合作的高校不仅局限于江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都合作密切。
坚持创新 立志为家乡“更蓝的天、更清的水”
“走过曲折,度过瓶颈,企业已经驶上发展的快车道。环保产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机遇期和黄金期。思想认识程度之深、污染治理力度之大、监管执法尺度之严,都是前所未有的。我要不遗余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这是我不变的初衷。”采访中,范兰知性优雅中透着干练,娓娓而谈创业路上的崎岖与坎坷,那份沉着与笃定是对企业未来运筹帷幄的折射。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要壮大节能环保产业;要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报告中每一个字都让我觉得很亲切。”范兰说道。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自己的家乡有许多的生态美景,作为环保企业,要守牢生态“红线”,为家乡的净土努力是一份社会责任,为企业研发出用得好、用得起的环保产品是她的梦想。在听了十九大报告后,范兰尤为感慨,更觉得做环保产业前景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