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福曼医疗:以提高心脑血管患者生活质量为己任
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张静)1929年,25岁的年轻医生Forssmann将一根导尿管从肘前静脉前行60厘米插入右心室内,并自己前往影像科拍摄了人类第一张心脏导管的图片,证实心脏插入导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从而打开人类进入介入领域的一扇大门,成为医学历史中最伟大的革命之一。带着对Forssmann医生的敬意,匡皓将他的公司命名为沃福曼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并从事了导管介入的事业。

机缘巧合:偶然的机会进入了医疗行业
参加第五届“创业江苏”科创大赛路演时,舞台上的匡皓端庄严谨的形象,专业的解答让我们一致以为是学医出身,然而其实不然。在交流中得知,匡皓毕业于南京经济学院贸易经济专业,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这位商科男学成毕业并没有从事和其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进入了专业性非常强的医疗界,并且做出了一番成就。对此,匡皓在采访中打趣地说道:“我是误入歧途,将错就错进入了这个行业。因为毕业之初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进入了这个行业。说句实话,刚开始是不能适应的,我从抗拒到接受,再到喜欢,花了5年的时间。”
5年的时间,把匡皓从门外汉变成了业内精英,背后付出的努力是不言而喻的。“为了确切地知道导管在患者身上的使用效果,我经常跟着医生在手术室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在技术上给予指导。在做介入手术放置导管时,为了要知道导管的具体位置,需要拍X光片,重达40斤重的防辐射铅衣,把自己变成笨重的鸵鸟妈妈。当手术结束,走出手术室时,已经累的抬不起脚步,这样的经历有过多少次,已经没法细数了。”匡皓如是说到。
售而优则制:在医疗界撑起一片天空
创始人匡皓告诉记者,他1998年进入医疗器械行业,一直在推广介入医学在中国的发展。2012年不甘心只做商业推广而进入医疗器械产业领域。因为无畏和梦想,选择了一个高峰进行攀登,一直在路上摸爬滚打。他们联系高校,将高校的技术嫁接过来,凭着执着的精神、敢闯的劲头,突破了一道道瓶颈,实现了从进口到中国制造的转变。匡皓说:“起初我们的导管质量不如人意,在试用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把弊端记录下来,一个个的去攻克。经过几年下来的’找茬’,我们的技术逐步完善,目前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申请了专利。”现如今,沃福曼公司已成为先进医学影像技术和心脑领域医疗产品的优秀解决方案提供者,在业界撑起自己的一片天空。
通过几年的努力,团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等称号和资格。2016年7月,作为第一承担单位取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立项。2016年11月和2017年11月血管内断层成像导管和血管内成像系统都分别获得国家药监总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批准。2017年7月以生物医药领域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支持,并于同年9月获得中国双创大赛生物医药总决赛全国第6名的佳绩。一系列成绩的获得,展现了这支朝阳团队攻坚克难的韧性和钉子般的钻研精神。
能力突显:成绩斐然与医疗器械大咖合作
沃福曼医疗的卓著成就主要源于公司强大的管理团队、研发团队和医学临床团队,是产学研结合自主创新的典范。以众多朝气蓬勃的年轻学者和工程师为代表的产业团队将转化医学与临床医学良好融合,创新性和临床实用性并重。目前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员工已经占到整个研发团队的大部分,并且成功申请和正在申请大量的发明专利,以期为人类的健康和医学进步贡献出更多的价值。 众所周知,强生、美敦力、雅培等国际知名公司制造的医疗器械,在医疗界占据了半壁江山,沃福曼公司曾长期成为这些大咖们的中国市场合作伙伴,为血管性疾病患者提供先进诊断和治疗方案,这一后起之秀因此成为瞩目的焦点,在业界声名鹊起。他们制造的导管已经在众多知名医院得到运用,患者反响良好。“我们的导管接近中国患者的设计,更符合病人的需求,并且在价格上只有进口的40%,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匡皓如是说。
近年来,公司将战略方向转向下一代介入诊断、治疗设备和方案的创新和研发,公司自主研发的3D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系统(OCT) 、血管内无线血流储备分数微导丝,血管内微导管和导引导管等产品和解决方案对人体组织定性、血管介入诊疗等领域的技术运用在临床医学方面已具有里程碑意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OCT是目前在临床应用的最高分辨率的工具,是CT和磁共振的100倍,是超声的10-20倍。
“Better for More为了更多人”是他们的创立愿景。在神圣的生命事业奉献之路上,沃福曼人心手相连、携手同行,誓为医疗事业的进步恪尽职守,实现对生命的美好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