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江苏这十年·榜样|曹林:十年冷板凳,精心打磨国产生物“芯片”
编者按
“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自2013年启动以来,已经走过十年历程。十年来,大赛涌现出众多“勇立时代潮头、敢于实践探索”的创新创业榜样。江苏科技创业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和新华日报社新华传媒智库联合推出的“创业江苏这十年·榜样”栏目,希望通过榜样的故事,激励一批又一批创业者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成就辉煌。
人物简介
曹林,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诺唯赞”)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职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国家重点人才工程B类、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其作为国家级人才重大工程专家,大力推动诺唯赞公司助力国家生物安全建设,部署加强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医疗健康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
企业获第五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成长企业组二等奖、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行业总决赛全国十二强。
创业感言
用科技打造“生物芯片”,驱动国家生物产业发展,铸就人类健康生活。
关键词
生物科技;检测试剂;抗疫先锋;独角兽;科创板。
曹林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体外诊断产业链涌现出不少“硬核先锋”,抗疫中练就的“硬气”让他们纷纷踏上科创板新征程。诺唯赞就是其中一员,因积极提供新冠检测试剂盒以及作为原料的生物试剂,公司迅速在科创板的舞台上脱颖而出。
诺唯赞荣登“2020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5.64亿元、8.22亿元,同比增长483.58%、3061.54%。凭借这份优异的成绩单,诺唯赞荣登“2020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2021年11月15日诺唯赞鸣锣上市,圆梦科创板。
风雨兼程近十载,诺唯赞的发展也代表着国内分子生物细分领域的崛起,而诺唯赞也是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和产品更新迭代能力、完善的技术体系以及稳定的营销网络拔得头筹。
2021年11月15日诺唯赞在科创板上市
技术为王,为抗疫贡献“南京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曹林及其团队快速研发出新冠检测相关原料及试剂,从核酸检测、抗体检测试剂盒、抗原检测试剂盒,再到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药物的研发、新冠疫苗研发生产所需的生物试剂,凭借技术优势从多个赛道发力。在政府各部门的大力协助支持下,积极采取扩产措施保供保产,持续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撑。截至2022年4月,累计为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生产企业提供关键原料约15亿人份,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4200万人份,相关试剂累计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型冠状病毒结构
众所周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新冠病毒结构中,有两类蛋白是很重要的,一种是被称为“皇冠”的棘突蛋白(Spike protein,S蛋白),S蛋白决定了新冠病毒的感染能力,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性抗体,是检测、治疗和疫苗研究的关键蛋白;另一种蛋白是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N蛋白),N蛋白是冠状病毒中含量最丰富蛋白,具有高度保守性,因此N蛋白常被用作冠状病毒诊断检测工具,是免疫学快速诊断试剂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获批企业中只有两家企业可以实现N和S蛋白的同时检测,诺唯赞就是其中一家。同时检测N和S蛋白,在保证特异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可以提升试剂的阳性检出率,避免单一蛋白突变导致的假阴性
战“疫”中取得的不俗成绩,为诺唯赞亮相资本市场提前打响知名度。比起外界对公司“体外诊断”的初印象,曹林更喜欢“生物科技”这个定位和标签。诺唯赞成立于2012年,立足于酶工程及抗原抗体等关键原料创新,掌握自主可控的生物科技底层核心技术,是国内少数同时具有自主可控上游技术开发能力和终端产品生产能力的研发创新型企业。
诺唯赞荣登“2021年南京市独角兽企业名单”
在曹林眼中,上游的生物原料如同产品的“芯片”,是一个高精密的技术领域。“这个关键领域长期被外资垄断,且进口产品还在不断提价,我们通过技术研发正在改变这一格局,保障国家生物安全的本地化供应链。”曹林也没有想到,突如其来的疫情犹如一场实战演练,让诺唯赞凭借技术实力在国内外市场提前亮出了“硬招牌”。
上下求索,擘画国内生物产业新格局
支持抗疫仅是诺唯赞“硬科技”的一个缩影。创业至今近10年时间,曹林一直坚持从技术源头带领公司进行研发,精益求精打磨国产生物科技的“芯片”。选择从源头出发,从底层技术着眼攻克科研难题,这也是曹林创业的初心。
曹林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的是大分子药物开发,当时整个科研市场几乎是被国外垄断的,中国人使用的绝大部分试剂都是进口的,新药研发非常“烧钱”,很多原料、试剂都需要进口且价格非常昂贵。于是,曹林萌生了想要开发这些试剂,让中国人能用上自己的科研试剂的想法。
随着国家科技的进步,创新型技术的推动,也创造了更多的需求,很多疾病都有新的解决方案,对诺唯赞这种创新型企业来说,也是有着很大的推动和助力作用。曹林及其团队围绕着重大疾病的“发现-诊断-预防-治疗”的整体解决方案不断开发和钻研。
曹林受邀参加博鳌论坛
2012年,曹林带领团队启动产品研发立项,通过自主开发的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平台对高端酶定向进化,公司从此走上了生物试剂产业化之路。成立以来,诺唯赞凭借着上游共性技术与工艺研发的优势,逐渐将产品开发从上游原料、科研试剂向下游体外诊断试剂、仪器,以及生物药等终端产品延伸,不断拓展下游应用市场,先后进入生命科学、体外诊断和生物医药领域,源源不断地将优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输送至全球客户。
诺唯赞现拥有一支超过800人的研发团队,由分子生物学、酶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有机化学和材料学等多领域复合型研发人员组成。基于自主可控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公司可以快速、高效、规模化地进行产品开发,现有200余种基因工程重组酶和1000余种高性能抗原和单克隆抗体等关键原料,拥有500多个终端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高通量测序、体外诊断、医药及疫苗研发和动物检疫等领域。公司生物试剂客户涵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1000多所科研院校,华大基因、诺禾致源、贝瑞基因等700多家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圣湘生物、艾德生物、凯普生物等700多家分子诊断试剂生产企业,以及药明康德、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200多家制药企业。此外,公司体外诊断试剂终端客户覆盖了2200多家医院、第三方检验中心和体检机构等医疗机构,为其提供心脑血管、炎症感染、优生优育、胃功能等8个系列的即时检测(POCT)诊断试剂及配套仪器。
公司研究人员
突破创新,把握时代大势繁荣民族生物产业
创业往往被称为痛苦的蜕变。在创业过程中,曹林及其团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尤其在国外巨头垄断的情况下创业,是极其艰难的,诺唯赞在夹缝中求生存。
生物科技行业技术壁垒高,为了满足客户对于产品技术的高要求,诺唯赞研发人员晚上在干活、周末在干活、假期也在干活,科研人员坐了十年冷板凳,十年方能磨一剑。曹林认为,只有从源头上掌握了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和原料,才能让科学研究在低成本、无负担、高效率的环境中顺利进行,这样的科研才有意义、有价值。
“一开始我们做的出来的产品,很难被认可,大家有一种固有印象,进口试剂是大品牌好用,国产试剂没什么名气。我们的试剂做出来了,也很难让客户接受和试用。后来随着我们不断的努力,开始有客户试用我们的产品,也凭借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得到了第一批客户的认可,这在当时是对我们极大的肯定。”曹林介绍。
诺唯赞新冠应急项目技术攻关团队荣获“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2020年疫情爆发,诺唯赞团队不休不眠、日夜兼程,通宵进行测试研发,与时间赛跑。诺唯赞团队刚接到疫苗评价项目的时候,时间紧、任务重、缺场地、缺设备、缺人手,那时正临近春节,大批诺唯赞员工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时刻,积极投入工作。每天十几甚至二十个小时的工作强度,让成员们都感受到了这场战“疫”的艰巨。几天下来,大家精疲力尽,但没有一个人敢有丝毫的松懈。那时候很多企业的原料供应商已经断货没有生产能力,进口的原料进不来,诺唯赞坚持24小时不间断生产,提供了核酸原料保障。后期研发等技术人员仍步履不停,新冠抗体检测试剂和抗原检测试剂相继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帮助实现新冠的快速筛选。
如果说,只允许用一个词来形容采访曹林及其团队的感受,那就是“长征精神”。回想八十余年前老一辈革命家们的长征历程,他们背负压力与希望,坚持自己的理想,久久为功,锐意创新,在多重势力的包围下杀出一条血路,由此摸索出了属于中国革命的康庄大道。这种顽强不屈,敢于突破创新的“长征精神”在当代青年中的延续,在曹林博士以及他的团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做出一个中国人的世界顶尖级生物技术公司,为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贡献一份力量,在踏踏实实奋勇前行的诺唯赞人身上,这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梦想或者口号而已。
来源:交汇点